【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疫情期间谨防金融犯罪“三陷阱”
一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在全国打响,抗击疫情是每位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然而,就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有个别不法分子竟利用疫情进行诈骗,套取利益,侵害他人财产安全。疫情当前,让我们在守护好自身及家人生命健康的同时,提高识别诈骗新伎俩的意识与能力,勿轻信不法分子设置的各种陷阱,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陷阱一:设置“爱心捐款”陷阱骗取钱财
不法分子打着“慈善会”“募捐”等名义,给用户发送虚假募捐信息,利用公众同情心理进行诈骗。
陷阱二:微信售卖医用口罩,付款后即拉黑购买者
不法分子利用民众“求口罩心切”的心理浑水摸鱼,通过微信朋友圈、业主微信群、微博等社交媒体兜售口罩,称“大量现货,付款即发货”,潜在购买者付款后,不法分子即将购买者拉黑,购买者钱货两空。
陷阱三:以退改签为由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航空公司、网络平台的身份,编织“退改签”的陷阱,通过向手机用户发布短信、网址等方式骗取用户填写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等,最终骗取费用。
【安福农商银行消保贴士】
特殊时期,请守护好您及您家人的健康及财产安全。安福农商银行消保小卫士在此提醒您:
遇到涉疫情需要汇款、转账的不明短信、电话、网站链接、微信和QQ留言等,一定要先冷静,做到“两多两不”:
1、多分析:涉及转账汇款的电话、短信、微信、邮件或广告等,一定仔细分析,判断销售、捐款是否为正规渠道,辨别真伪。如有疑问,可向相关客服电话、官方网站核实。
2、多记录:遇到涉及转账、付款等敏感信息的,提高证据意识,通过微信截屏、录音等方式记录整个过程,准确记录对方微信名称、微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一旦遭遇诈骗,可向警方提供更多信息,有利于案件侦破及挽回财产损失。
3、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轻易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等情况;保护好个人身份证件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尤其注意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公开的社交媒体发布信息时保护个人及家人隐私,莫让不法分子有作案的可乘之机。
4、不转账:保证自己银行账户内资金安全,不轻易向陌生人汇款、转账。注意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尽可能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