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微读丨国共合作 共创大业
1924年1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与和帮助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三大还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大会选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约占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朗读者:綦环 婺源农商银行
文字来源:共产党员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