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主站

本网站支持IPv6

新闻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南城农商银行2020年度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报告


  南城农商银行2020年度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报告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以来,南城农商银行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南城经济转型升级,以“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为定位,以改革创新、拓宽服务领域为动力,以严格管理、防范系统风险为保障,以强化党建、加强队伍建设为手段,深入推进“小而美”改革转型,加快服务创新和业务转型,做优内部经营机制,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现将我行2020年度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存贷规模进一步提升。2020年,全行各项存款余额566152万元,较年初净增43884万元,增幅8.4%,完成省联社下达全年计划任务的100.2%。全行各项贷款余额452944万元,较年初净增50247万元,增幅12.5%,完成省联社下达全年计划任务的100.5%。

  (二)信用风险进一步化解。2020年,全行不良贷款余额15737万元,较年初下降167万元,不良贷款占比3.5%,较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表外不良贷款余额44129.35 万元,较年初下降1530.96万元,表外不良贷款现金收回率为8.29%。

  (三)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我行各项收入27863万元,贷款利息收入20634万元,百元存款付息率1.6%,百元贷款收息率5.8%; 净利差3%,主要业务指标全面完成。实现拨备前净利润11439万元,完成省联社下达全年计划目标。

  二、普惠金融实施情况

  (一)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1.优化机构网点布局。南城农商银行进一步加大乡(镇)及以下网点建设力度。深入推进“进村入社区工程”,在金融需求旺盛的行政村、自然村和中心社区增设机构网点;对于不具备设立标准化网点的行政村和集市,在满足基本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设立简易便民服务网点。

  2.广泛布设金融电子机具。南城农商银行加大了自助机具投放力度,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县15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POS机具全覆盖,做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台自助机具;在全县乡镇地区布放了ATM/CRS自助柜员机53台,覆盖率了100%的乡镇。

  3.推广现代支付结算渠道。2015年以来,南城农商银行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工作,积极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银联快捷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向广大农户提供多种支付结算方式,南城农商银行共开通手机银行用户数达到31940户、“e百福”客户数达到41744户;“百福通”聚合支付商户5172户,交易笔数249.67万笔,交易金额144120.66万元;电子业务替代率已达91.75%;百福信用卡(含公务卡)发卡量累计达到876张;累计发放社会保障IC卡15.72万张。

  (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1.实行差异化市场定位。始终坚持 “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进一步扶持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村企业的生产经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发挥网点多和审批层级少的优势。

  2.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进一步增加春耕生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贷款,加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确保涉农贷款总量持续增加,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3.明确营销重点。在客户营销拓展上,不仅仅从数量上有增加,更要在质量上有所提升,把加大信贷有效客户营销作为重点工作。主动学习和借鉴乐清营销方式,结合自身特点,以“真心换真情”,走有南城农商银行特色的客户营销路线,增强客户粘性;同时通过差异化利率定价、绿色通道等金融服务机制,体现优质客户和普通客户的差异化服务,让更多客户通过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体验,成为有效客户,确保有效客户数实实在在得到快速增长。

  4.加大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信贷投放力度。南城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63户,截至2020年12月末,我行共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7757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贷款贷款余额15510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113户。

  (三)改进金融服务方式

  1.再造信贷业务流程。积极实施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确定合理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实行限时审批,动态管理授信额度,适应农村信贷“小、散、频、急”特点,把“三农”信贷产品集成化、标准化、流程化、电子化、提高信贷运行效率和安全性。2018年我行积极开展小额农贷“扩面、增额、提效”工作,整村推进上户调查,开展评级授信工作,确保农户建档面、授信评级面增长20%以上。

  2.实行灵活定价机制。按照收益全面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原则,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及其风险特征,实行灵活的差别定价,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三农”客户,采取贷款利率优惠方式进行正向激励。

  3.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以人为本,从减少客户排队、周到热情服务、主动登门办理,为消费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体验;对具有特殊困难的客户,必要时特事特办,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全面推广服务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责任公开的“四公开”,引入社会评议机制,加强社会监督,让农民评价服务质量,让服务接受“阳光”的考验。

  4.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一是建立投诉渠道,在各营业网点显眼位置设立监督牌,标明监督投诉电话,建立客户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二是建立处理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消费者投诉事件,及时妥善处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有效防范声誉风险事件。

  (四)主动对接金融服务需求,支持民生领域发展

  1.加大“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原则,持续加大涉农和小微信贷投放。单列涉农、小微信贷投放计划,确保执行过程中不挤占、挪用信贷资金。加大主动负债力度,充分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小微专项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有效拓宽支农支小资金来源。制定出台涉农和小微等贷款业务品种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开展精准“四扫”等活动,加大开发支农支小贷款产品,继续加大“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信贷投放,保持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态势,确保实现涉农贷款“一个高于”和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的目标。

  2.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深化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加强与当地贫困户和扶贫开发项目对接,按照兼顾社会公益与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扶贫开发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勇于承担惠民利国、回报社会的企业责任。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扶贫和移民产业贷款试点工作,推出面向贫困户、移民户及其参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项产业扶贫信贷产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扶贫开发贷款风险多方分散机制,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小额贷款业务推广。建立扶贫开发贷款快速审批机制,鼓励优先安排扶贫信贷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信贷投放,提高办贷效率。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管理政策,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扶贫小额信贷投放。继续做好挂点扶贫工作,创新挂点帮扶方式,丰富挂点帮扶内涵,增强挂点帮扶实效,结合帮扶点实际情况量身打造特色贷款品种,全力帮助挂点扶贫对象脱贫致富。

  3.优先扶持弱势群体发展。针对初创、弱势、贫困等特殊群体,以及基础性、小规模等农副行业,以信用贷款、小额贷款、专项助业贷款等产品形式,加大利率优惠力度,完善贷款期限管理,实施持续性、系统性的让利。继续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的配合和宣传,加强诚信教育,多渠道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加大财政贴息的相关贷款产品对返乡农民工、城镇低收入人群、残疾人、农村妇女、农村青年和大学生村官等群体金融支持,为贫困、低收入人口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低成本金融服务。

  4.满足农业转移人口金融需求。积极跟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契合农业转移人口金融需求,加大对农民住房、装修、耐用消费品等大额消费的信贷支持,针对性做好金融服务。

  5.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持,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购置农机具、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农田整理、农田水利、大棚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等农业生产用途,支持多种形式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采取灵活方式确定承贷主体,简化审贷流程,根据农业生产规律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有效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

  (五)提升客户体验

  1.重新规划支行定位。优化网点布局,突出我行网点多的优势,将网点服务区域网格化,扩大辐射范围,加强乡镇网点服务力量,优化整合网点,加强社区居民的服务,提升社区专业化服务能力。

  2.打造服务示范网点。使广大员工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服务形象、服务行为、服务管理,建立系统化的服务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真正打造富有我行特色的柜面服务新形象。提升柜员的交叉营销能力,围绕客户需求,通过优化服务环境、拓宽服务渠道等方面不断改善服务功能,努力寻求服务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契合点,有效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3.提高客户便利程度。不断提高临柜员工业务技能,简化业务流程,减少柜面业务办理等候时间。运用电子银行、自助银行渠道,扩大电子银行、自助银行业务规模,提高电子替代率,充分发挥其低成本优势,打通“最后一公里”,构建我行新型的多渠道服务网络。

  (六)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1.实现党建理论武装与业务经营的深度融合。以党建理论武装、形势任务教育等党的思想建设凝聚人心。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党性意识。以思想建设为龙头,建设党员学习的自律机制,引导党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突出解决好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引导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强化党员意识,明确合规红线,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转化。二是开展党建理论+业务技能综合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素质,以综合化、系统化的要求对营销队伍加以强化培训提升,课程涵盖党建理论、意识形态、业务技能、营销技能,以网点负责人、星级客户经理等骨干员工带动一般员工真正从思想上向小而美转变。

  2.实现党建组织建设与业务经营的深度融合。实现营业机构设置到哪里、营销队伍配备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目标。一是选优配强支部委员,组建强有力的支部班子。二是以党建带团建,在党支部的指导下成立团支部,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三是建立党员“三培养”机制。在推优入党中,把营销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营销能手,把党员营销能手培养成管理人才,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综合素质。

  3.实现党建核心作用与业务经营的深度融合。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效益作为全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小而美”改革转型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转型工作的薄弱环节、难点痛点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抓手,从而为党建工作服务和融入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提供有效途径。二是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党员服务月活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党员服务意识和营销水平,培养选树一批党员示范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下一步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一)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筑牢普惠金融服务基础。

  1.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站布局。充分发挥物理网点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网点布局科学化水平,加快物理网点布局调整,加大在新农村建设地区、新建居民集中社区、新兴商业中心等金融需求较大区域的自助网点及普惠金融服务站布局,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金融需求。

  2.加大自助设备配备。加快离行式自助网点建设,加大在集市、医院、车站、大型社区等人流密集区域自助网点建设。

  3.继续提升“村村通”服务效能。继续深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以行政村全覆盖为基本要求,优化“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布局,加强服务点业务培训与业务宣传力度,巩固助农取款服务村级覆盖网络,保障服务点100%有效,提高服务点利用效率,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助农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和消费等便捷基础金融服务,切实发挥“村村通”助农服务作用。

  (二)主动对接金融服务需求,支持民生领域发展。

  1.加大“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原则,持续加大涉农和小微信贷投放。年初单列全年“支农支小”信贷投放计划,确保执行过程中不挤占、挪用信贷资金。加大主动负债力度,充分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手段,有效拓宽支农支小资金来源。制定出台涉农和小微等贷款业务品种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开展精准“四扫”等活动,加大开发支农支小贷款产品,继续加大“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信贷投放,持续保持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态势。

  2.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深化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加强与当地贫困户和扶贫开发项目对接,按照兼顾社会公益与商业可持续的原则,持续加大对贫困户和扶贫开发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街接,切实满足新阶段脱贫人员发展生产的新需求,加强政策引导,在现有工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简化流程,提高精准度,确保扶贫贷款“贷得到”。

  3.满足农业转移人口金融需求。积极跟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契合农业转移人口金融需求,加大对农民住房、装修、耐用消费品等大额消费的信贷支持,针对性做好金融服务。

  4.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持,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购置农机具、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农田整理、农田水利、大棚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等农业生产用途,支持多种形式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采取灵活方式确定承贷主体,简化审贷流程,根据农业生产规律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有效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

  (三)深化产品服务创新,增强普惠金融有效性。

  1.推进“互联网+”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和推广我社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e百福”电子银行业务,按照省联社下发我社的目标客户,加快电子产品的营销运用与推广,落实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为基层客户群体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的服务渠道,提升农村信用社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2.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坚持市场导向,依托当地经济特色,密切跟进市政府“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工作,完善“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及时总结推广试点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基金或融资性担保公司作用,加大与农业保险的合作对接,完善涉农贷款风险负担与补偿机制。加大产业链金融产品研发与应用,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在上下游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济主体中推广应用产业链融资模式。

  (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大力优化信用环境。

  1.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普惠金融,以“整村授信”工作为依托,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网点覆盖广的优势,以金融夜校的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乡村振兴,金融普惠”为主题的金融知识进农村活动,加强对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宣传与教育,向公众普及现代金融知识。强化网络支付安全、金融投资风险等金融风险意识宣传,促进金融消费者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行为,培育成熟的现代金融产品消费市场。

  2.健全投诉处理机制。不断规范产品服务流程,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畅通客户投诉和意见反馈渠道,完善以“96268”统一服务热线为核心的客户投诉受理平台,建立客户投诉、受理、处理、答复全流程处理机制,切实保障客户合法权益。

  (五)加快沟通协调,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1.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增强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相互协调与配合,结合当地实际扎实推动普惠金融各项工作开展。加强与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汇报,积极反映工作进展情况,争取政策支持,提高普惠金融工作成效。

  2.防范金融风险发生。把握好社会责任与商业可持续之间的平衡,努力做到既让群众得实惠,又确保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切实推进普惠金融各项业务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南城农商银行2020年度普惠金融服务

  工作报告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以来,南城农商银行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南城经济转型升级,以“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为定位,以改革创新、拓宽服务领域为动力,以严格管理、防范系统风险为保障,以强化党建、加强队伍建设为手段,深入推进“小而美”改革转型,加快服务创新和业务转型,做优内部经营机制,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现将我行2020年度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存贷规模进一步提升。2020年,全行各项存款余额566152万元,较年初净增43884万元,增幅8.4%,完成省联社下达全年计划任务的100.2%。全行各项贷款余额452944万元,较年初净增50247万元,增幅12.5%,完成省联社下达全年计划任务的100.5%。

  (二)信用风险进一步化解。2020年,全行不良贷款余额15737万元,较年初下降167万元,不良贷款占比3.5%,较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表外不良贷款余额44129.35 万元,较年初下降1530.96万元,表外不良贷款现金收回率为8.29%。

  (三)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我行各项收入27863万元,贷款利息收入20634万元,百元存款付息率1.6%,百元贷款收息率5.8%; 净利差3%,主要业务指标全面完成。实现拨备前净利润11439万元,完成省联社下达全年计划目标。

  二、普惠金融实施情况

  (一)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1.优化机构网点布局。南城农商银行进一步加大乡(镇)及以下网点建设力度。深入推进“进村入社区工程”,在金融需求旺盛的行政村、自然村和中心社区增设机构网点;对于不具备设立标准化网点的行政村和集市,在满足基本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设立简易便民服务网点。

  2.广泛布设金融电子机具。南城农商银行加大了自助机具投放力度,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县15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POS机具全覆盖,做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台自助机具;在全县乡镇地区布放了ATM/CRS自助柜员机53台,覆盖率了100%的乡镇。

  3.推广现代支付结算渠道。2015年以来,南城农商银行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工作,积极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银联快捷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向广大农户提供多种支付结算方式,南城农商银行共开通手机银行用户数达到31940户、“e百福”客户数达到41744户;“百福通”聚合支付商户5172户,交易笔数249.67万笔,交易金额144120.66万元;电子业务替代率已达91.75%;百福信用卡(含公务卡)发卡量累计达到876张;累计发放社会保障IC卡15.72万张。

  (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1.实行差异化市场定位。始终坚持 “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进一步扶持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村企业的生产经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发挥网点多和审批层级少的优势。

  2.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进一步增加春耕生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贷款,加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确保涉农贷款总量持续增加,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3.明确营销重点。在客户营销拓展上,不仅仅从数量上有增加,更要在质量上有所提升,把加大信贷有效客户营销作为重点工作。主动学习和借鉴乐清营销方式,结合自身特点,以“真心换真情”,走有南城农商银行特色的客户营销路线,增强客户粘性;同时通过差异化利率定价、绿色通道等金融服务机制,体现优质客户和普通客户的差异化服务,让更多客户通过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体验,成为有效客户,确保有效客户数实实在在得到快速增长。

  4.加大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信贷投放力度。南城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63户,截至2020年12月末,我行共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7757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贷款贷款余额15510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113户。

  (三)改进金融服务方式

  1.再造信贷业务流程。积极实施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确定合理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实行限时审批,动态管理授信额度,适应农村信贷“小、散、频、急”特点,把“三农”信贷产品集成化、标准化、流程化、电子化、提高信贷运行效率和安全性。2018年我行积极开展小额农贷“扩面、增额、提效”工作,整村推进上户调查,开展评级授信工作,确保农户建档面、授信评级面增长20%以上。

  2.实行灵活定价机制。按照收益全面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原则,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及其风险特征,实行灵活的差别定价,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三农”客户,采取贷款利率优惠方式进行正向激励。

  3.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以人为本,从减少客户排队、周到热情服务、主动登门办理,为消费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体验;对具有特殊困难的客户,必要时特事特办,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全面推广服务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责任公开的“四公开”,引入社会评议机制,加强社会监督,让农民评价服务质量,让服务接受“阳光”的考验。

  4.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一是建立投诉渠道,在各营业网点显眼位置设立监督牌,标明监督投诉电话,建立客户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二是建立处理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消费者投诉事件,及时妥善处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有效防范声誉风险事件。

  (四)主动对接金融服务需求,支持民生领域发展

  1.加大“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原则,持续加大涉农和小微信贷投放。单列涉农、小微信贷投放计划,确保执行过程中不挤占、挪用信贷资金。加大主动负债力度,充分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小微专项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有效拓宽支农支小资金来源。制定出台涉农和小微等贷款业务品种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开展精准“四扫”等活动,加大开发支农支小贷款产品,继续加大“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信贷投放,保持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态势,确保实现涉农贷款“一个高于”和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的目标。

  2.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深化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加强与当地贫困户和扶贫开发项目对接,按照兼顾社会公益与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扶贫开发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勇于承担惠民利国、回报社会的企业责任。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扶贫和移民产业贷款试点工作,推出面向贫困户、移民户及其参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项产业扶贫信贷产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扶贫开发贷款风险多方分散机制,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小额贷款业务推广。建立扶贫开发贷款快速审批机制,鼓励优先安排扶贫信贷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信贷投放,提高办贷效率。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管理政策,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扶贫小额信贷投放。继续做好挂点扶贫工作,创新挂点帮扶方式,丰富挂点帮扶内涵,增强挂点帮扶实效,结合帮扶点实际情况量身打造特色贷款品种,全力帮助挂点扶贫对象脱贫致富。

  3.优先扶持弱势群体发展。针对初创、弱势、贫困等特殊群体,以及基础性、小规模等农副行业,以信用贷款、小额贷款、专项助业贷款等产品形式,加大利率优惠力度,完善贷款期限管理,实施持续性、系统性的让利。继续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的配合和宣传,加强诚信教育,多渠道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加大财政贴息的相关贷款产品对返乡农民工、城镇低收入人群、残疾人、农村妇女、农村青年和大学生村官等群体金融支持,为贫困、低收入人口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低成本金融服务。

  4.满足农业转移人口金融需求。积极跟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契合农业转移人口金融需求,加大对农民住房、装修、耐用消费品等大额消费的信贷支持,针对性做好金融服务。

  5.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持,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购置农机具、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农田整理、农田水利、大棚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等农业生产用途,支持多种形式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采取灵活方式确定承贷主体,简化审贷流程,根据农业生产规律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有效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

  (五)提升客户体验

  1.重新规划支行定位。优化网点布局,突出我行网点多的优势,将网点服务区域网格化,扩大辐射范围,加强乡镇网点服务力量,优化整合网点,加强社区居民的服务,提升社区专业化服务能力。

  2.打造服务示范网点。使广大员工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服务形象、服务行为、服务管理,建立系统化的服务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真正打造富有我行特色的柜面服务新形象。提升柜员的交叉营销能力,围绕客户需求,通过优化服务环境、拓宽服务渠道等方面不断改善服务功能,努力寻求服务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契合点,有效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3.提高客户便利程度。不断提高临柜员工业务技能,简化业务流程,减少柜面业务办理等候时间。运用电子银行、自助银行渠道,扩大电子银行、自助银行业务规模,提高电子替代率,充分发挥其低成本优势,打通“最后一公里”,构建我行新型的多渠道服务网络。

  (六)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1.实现党建理论武装与业务经营的深度融合。以党建理论武装、形势任务教育等党的思想建设凝聚人心。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党性意识。以思想建设为龙头,建设党员学习的自律机制,引导党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突出解决好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引导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强化党员意识,明确合规红线,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转化。二是开展党建理论+业务技能综合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素质,以综合化、系统化的要求对营销队伍加以强化培训提升,课程涵盖党建理论、意识形态、业务技能、营销技能,以网点负责人、星级客户经理等骨干员工带动一般员工真正从思想上向小而美转变。

  2.实现党建组织建设与业务经营的深度融合。实现营业机构设置到哪里、营销队伍配备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目标。一是选优配强支部委员,组建强有力的支部班子。二是以党建带团建,在党支部的指导下成立团支部,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三是建立党员“三培养”机制。在推优入党中,把营销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营销能手,把党员营销能手培养成管理人才,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综合素质。

  3.实现党建核心作用与业务经营的深度融合。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效益作为全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小而美”改革转型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转型工作的薄弱环节、难点痛点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抓手,从而为党建工作服务和融入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提供有效途径。二是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党员服务月活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党员服务意识和营销水平,培养选树一批党员示范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下一步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一)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筑牢普惠金融服务基础。

  1.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站布局。充分发挥物理网点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网点布局科学化水平,加快物理网点布局调整,加大在新农村建设地区、新建居民集中社区、新兴商业中心等金融需求较大区域的自助网点及普惠金融服务站布局,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金融需求。

  2.加大自助设备配备。加快离行式自助网点建设,加大在集市、医院、车站、大型社区等人流密集区域自助网点建设。

  3.继续提升“村村通”服务效能。继续深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以行政村全覆盖为基本要求,优化“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布局,加强服务点业务培训与业务宣传力度,巩固助农取款服务村级覆盖网络,保障服务点100%有效,提高服务点利用效率,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助农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和消费等便捷基础金融服务,切实发挥“村村通”助农服务作用。

  (二)主动对接金融服务需求,支持民生领域发展。

  1.加大“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原则,持续加大涉农和小微信贷投放。年初单列全年“支农支小”信贷投放计划,确保执行过程中不挤占、挪用信贷资金。加大主动负债力度,充分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手段,有效拓宽支农支小资金来源。制定出台涉农和小微等贷款业务品种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开展精准“四扫”等活动,加大开发支农支小贷款产品,继续加大“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信贷投放,持续保持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态势。

  2.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深化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加强与当地贫困户和扶贫开发项目对接,按照兼顾社会公益与商业可持续的原则,持续加大对贫困户和扶贫开发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街接,切实满足新阶段脱贫人员发展生产的新需求,加强政策引导,在现有工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简化流程,提高精准度,确保扶贫贷款“贷得到”。

  3.满足农业转移人口金融需求。积极跟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契合农业转移人口金融需求,加大对农民住房、装修、耐用消费品等大额消费的信贷支持,针对性做好金融服务。

  4.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持,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购置农机具、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农田整理、农田水利、大棚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等农业生产用途,支持多种形式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采取灵活方式确定承贷主体,简化审贷流程,根据农业生产规律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有效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

  (三)深化产品服务创新,增强普惠金融有效性。

  1.推进“互联网+”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和推广我社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e百福”电子银行业务,按照省联社下发我社的目标客户,加快电子产品的营销运用与推广,落实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为基层客户群体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的服务渠道,提升农村信用社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2.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坚持市场导向,依托当地经济特色,密切跟进市政府“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工作,完善“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及时总结推广试点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基金或融资性担保公司作用,加大与农业保险的合作对接,完善涉农贷款风险负担与补偿机制。加大产业链金融产品研发与应用,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在上下游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济主体中推广应用产业链融资模式。

  (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大力优化信用环境。

  1.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普惠金融,以“整村授信”工作为依托,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网点覆盖广的优势,以金融夜校的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乡村振兴,金融普惠”为主题的金融知识进农村活动,加强对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宣传与教育,向公众普及现代金融知识。强化网络支付安全、金融投资风险等金融风险意识宣传,促进金融消费者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行为,培育成熟的现代金融产品消费市场。

  2.健全投诉处理机制。不断规范产品服务流程,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畅通客户投诉和意见反馈渠道,完善以“96268”统一服务热线为核心的客户投诉受理平台,建立客户投诉、受理、处理、答复全流程处理机制,切实保障客户合法权益。

  (五)加快沟通协调,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1.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增强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相互协调与配合,结合当地实际扎实推动普惠金融各项工作开展。加强与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汇报,积极反映工作进展情况,争取政策支持,提高普惠金融工作成效。

  2.防范金融风险发生。把握好社会责任与商业可持续之间的平衡,努力做到既让群众得实惠,又确保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切实推进普惠金融各项业务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28号

版权所有 @江西南城农商银行 备号:赣B2-20050068号-1

电话:0791-0000000 邮政编码:333500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