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农商银行:做好四则运算 金融普众惠民生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农商银行原本的服务主体和客观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更好对接新型农民有效金融服务需求,石城农商银行在普惠金融推进过程中运用“四则运算”理念,实现了精准营销,推动了普惠金融服务客户优、覆盖面更广。
一、做好加法,全力支持“市民化”农民
组织上加力,时间上加点,工作上加量,推动“深度四扫”。石城农商银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分片为将,基层网点负责人担当排头兵,制定目标,凝聚全行力量支持“市民化农民”。实行客户经理驻村(社区)制,在各行政村(居委会)交通干道等明显处搭建公示牌,标明驻村客户经理及管辖网点负责人的基本信息及微信二维码,并聘用1名村干部作为村点(社区)联系人,共同创建“农民市民化”金融服务微信工作群,宣传金融知识、信贷产品,解答客户咨询、疑难问题,对接信贷需求、服务需要。今年以来,该行辖内131个行政村、46个网格化片区均实现了“有一名客户经理、有一个工作微信、有一流金融服务”。
在前期四扫工作的基础上,该行认真分析“农民市民化”特点,着力解决平常联系不上人的难题,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市民化”农民返乡“节点”,利用中午饭点、晚上憩点等社区居民休息“时点”,以乡镇网点“扫户”、城区网点“扫楼”的方式,对辖内“农民市民化”现象进行地毯式摸底排查,了解客户发展经营现状、市民化转变情况、金融服务需求情况等,并建立更加完整的客户信息档案。
二、减费让利,点滴温暖“市民化”农民
降成本、增服务,让利润、惠万民。进一步规范收费政策,着力减少“农民市民化”相关服务的收费项目,一定范围内为“市民化”农民“降成本、增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来,该行共为“市民化”农民减少收费项目10余个,减轻金融服务费用60余万元。
同时,该行将“市民化”农民列为信贷重点扶持对象,单列信贷计划,加大资源倾斜,畅通绿色通道,实施优惠贷款利率政策。比如农户信用贷款,对评定为“文明信用村”的“市民化”农户,比同类贷款利率优惠5%,对评定为“文明信用农户”的“市民化”农户,比同类贷款利率优惠10%。同时,该行还加强与就业局、财政局等部门加强合作,将创业型的“市民化”农民列入下岗再就业贷款对象,根据信用评级,予以5-10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实现利息完全贴补。今年以来,该行在“农民市民化”相关贷款利率优惠上做出极大让利,让利额达到近200余万元。
三、超值服务,真情打动“市民化”农民
石城农商银行坚持打通普惠金融最后100米,在县城一些重点社区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站,专门对接“市民化”农民,用心用情为每一位“市民化”农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金融服务,实现各类业务“一站办”,存取款更快、汇款更实惠、贷款申请更便利。同时,该行把在农村开办的金融夜校带到了县城“市民化”农民集中地,组织进社区专题,将更加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金融知识带到“市民化”农民身边。
为满足“市民化”农民对高质量美好生活需求,率先在全县部署“社区通”、“校园通”等产品,为“市民化”农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支付渠道,助其轻松缴费,实现小区物业费、学费、医保费“掌上缴”,让广大“市民化”农民不再因缴费而跑腿。
四、改进作风,真诚服务“市民化”农民
发挥党员干部头雁效应,提高金融服务办事效率。石城农商银行建立党建引领机制,积极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系列争先创优活动,引领全行党员干部在“农民市民化”普惠金融服务中走前列、当表率,实现“四个一”标准(即每一个网点至少有一名党员模范、每一轮整村推进至少有一名党员参与、每一次四扫活动至少有一名党员带队、每一堂金融夜校至少有一名党员授课),促进全行员工在服务“市民化”农民过程中有作为、有担当、有实绩。
石城农商银行全面推行金融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制度,即多上门服务,多信息交流,多线上指导,实现上门与互联网的联动,切实提高服务效率,让“市民化”农民客户有需求时能够做到“至多跑一次”。该行将对符合条件的信贷需求客户,争取信贷“一次办结”,需要的申报资料一律通过微信告知,须现场调查的一律上门收集,不能办理的及时告知并说明理由,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近年来,该行针对“农村空心化”趋势,努力做好“农民市民化”对接联系和关系维护工作,加大宣传营销力度,防止传统客户流失,站稳农村市场阵地,在普惠金融路上做到不落下一人。目前,已创新“农民市民化”相关信贷产品2种,对接“市民化”农民537户,授信5600万元,在提升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中提供有效金融供给力量。同时,积极吸收了“市民化”农民储蓄存款8000余万元,累计代理销售理财产品156人次,代销总金额2900万元,成为他们真正放心的财富管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