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代理维权""减免债务"等不法中介乱象的风险提示 ——湾里农商银行“3·15”发布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测发现,部分不法组织和个人以"代理维权""债务减免""征信修复"等名义,通过社交平台、短视频等渠道实施金融诈骗,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广大客户财产安全,湾里农商银行现就相关风险提示如下:
一、常见非法手段揭露
1.虚假承诺诱骗: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自媒体等渠道,夸大其“维权”能力,声称可“优化债务”“修复征信”“全额退保”,以“维权不成功不收费”等噱头诱导消费者上当。
2.伪造材料骗贷:通过PS银行流水、虚假收入证明等手段帮助客户违规申请贷款。
3.牟利手段多样:他们常伪装成各类“咨询公司”,向消费者收取高额的维权提成、手续费、咨询费等。不仅如此,还可能要求消费者将身份证、银行卡交予其“保管”,进而非法出售个人信息、截留维权资金,甚至擅自代消费者办理信用卡、小额贷款等业务以套取资金。
4.恶意投诉施压:教唆客户虚构事实向监管部门重复投诉,要挟金融机构违规减免债务。
5.信息倒卖牟利:在"维权"过程中非法收集客户身份证、银行卡、人脸识别等敏感信息用于转卖。
二、存在主要风险警示
1.资金损失风险:超九成案例显示,消费者一旦签署所谓的“代理维权”协议,不仅需支付高额维权费用,还可能被非法侵占维权退还资金,甚至被套取贷款、信用卡资金,导致资金损失。;
2.信息泄露风险:向不法分子提供个人信息后,可能面临信息被泄露、倒卖的风险。若消费者想终止“代理维权”,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掌握的信息,对消费者及亲友进行骚扰、恐吓,干扰正常生活。2023年某省公安机关破获案件中,犯罪团伙非法获取公民信息超20万条。
3.法律责任风险:不法分子诱导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维权,消费者一旦听信教唆,可能被卷入报假警、伪造证据资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行为。
4.信用受损风险:非理性维权导致征信记录恶化,影响未来5年信贷申请。
三、合法权益保护指引
1.正规渠道维权:如遇金融消费问题,应通过银行网点、官方客服、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等法定途径解决争议;
2.审慎签署协议:警惕要求授权操作手机银行、提供账户控制权的"全权委托"条款;
3.强化信息保护:切勿将身份证、银行卡、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交予第三方,防止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
4.依法合规用贷:珍惜信用记录,量入为出理性借贷,遇还款困难可及时与金融机构协商,寻求合法合规的解决路径。
本行郑重声明:所有金融服务均严格遵循《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绝不会以任何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违法债务催收或协商。对于涉嫌违法犯罪行为,我行已建立异常投诉识别机制,并将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
让我们共同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守护美好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