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寻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一、基本情况
( 一)公司简介
江西寻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江西金融监管局批准,在原寻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改制而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于 2016 年挂牌开业。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97.95亿元,负债总额88.08亿元,所有者权益9.87亿元,2024年实现各项收入4.7亿元,全年缴纳税金0.53亿元。存贷款规模、市场份额、客户总量、纳税总额、社会贡献均稳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
(二)企业文化
八行战略:党建领行、质量立行、合规守行、特色办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服务暖行、从严治行。
发展愿景:打造离大地最近、与百姓最亲、跟小微最紧的百姓银行。
市场定位: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
企业精神:勤奋、忠诚、严谨、开拓。
企业宗旨:信用为本、合作共赢。
企业价值观:诚信、敬业、创新、稳健、担当。
服务理念:客户至上、服务至诚。
品牌口号:手握手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
“ 三同”情怀:“同吃、同住、同劳动”。
“ 三水”精神:“一头露水、一身汗水、一脚泥水”。
“ 三勤”作风:“手勤、嘴勤、腿勤”。
“ 三铁”要求:“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
(三)社会责任
对政府:服务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助力创新创业群体、融入赣州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参与创文创卫工作、保持税收稳定增长。
对监管机构: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推进法治银行建设、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推进平安农商银行建设。
对股东:规范股权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定期报告与公告、加强日常沟通。
对客户:加快产品创新、完善百福生活圈建设、升级普惠金融服务站、优化金融服务、普及金融知识、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员工: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提供多元化培训、开展多样化文体活动、关心关怀员工、优化考核激励机制、畅通职业发展渠道。
对社会:发展绿色金融、开展慈善助学公益活动、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开展志愿者活动。
二、践行主力担当,尽心尽力服务县域发展大局。
紧扣寻乌发展大局,认真贯彻上级下发的各项决策部署,踏实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等中心大局,持续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在顶层设计、考核引导等方面系统发力,主动找准政策机遇与业务发展的融合点。全力当好服务县域的金融主力军。
(一)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集支农支小主责主业,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当地实体经济。一是加强产业支持。持续开展“整园授信”“千企万户大走访”等专项行动,积极对接积极对接“4312”产业集群、“八大行动”“四大攻坚”项目、规上工业企业及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尤其是空压机产业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至2024年末,制造业贷款较年初新增1.25亿元,其中新增科技型企业贷款金额0.6亿元;新增“八大行动”重点在建项目贷款金额1.42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强化助企纾困。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对于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综合运用展期、无还本续贷、续贷保、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帮助解决市场主体续贷、转贷难题,做到“应延尽延”“应续尽续”,坚持“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全方位支持中小微企业化解流动性危机。累计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123户,金额超7亿元。全面落实减费让利政策,为实体经济减费让利近1000万元。三是优化金融服务。发挥机制灵活优势,快速响应政府工作,积极组织参与创文创卫活动,全年累计开展网格综合环境整治活动50余次;在配合政府医保收缴上,主动作为,推出了使用农商银行社保卡交医保享受折扣优惠活动,帮助提高医保、社保收缴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同时发挥机制灵活优势,对照“一次告知”“一次办好”“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的办事目标,构建小额贷款不过夜,大额贷款三天必答复的服务机制,做到应快尽快、应简尽简、应贷尽贷,实现年内客户业务办理满意度零投诉。四是推进绿色金融。制定《寻乌农商银行2024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及绿色贷款专项考核方案》,积极对接绿色项目,跟进江西绿色项目清单企业。创新推出了“百福订单贷”“政府采购贷”“百福工薪贷”等适用绿色产业的信贷产品,加强对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材料、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截至2024年末,实现绿色贷款余额0.97亿元。
(二)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乡村振兴主办行的定位,用金融活水持续浇灌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助力产业振兴。围绕“234”产业规划思路,从需求端入手,结合政府所需、群众所盼、农商所能,为脐橙产业发展量身定制了“百福赈灾贷”特色产品,对有产业发展、有融资需求的受灾户、脱贫户、专业种养大户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实行应贷尽贷。至2024年末,全年累计发放“农保贷”超6000万元,发放百福赈灾贷款超1.8亿元,惠及1413户果农。二是推动共同富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整村授信,大力支持脐橙产业,发放“脐橙复种贷”,实现涉农贷款较年初增加1.96亿元,增幅5.15%。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做到能贷尽贷,累计发放“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1.76亿元。聚焦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安居、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的需求,累计发放相关贷款0.23亿元,切实增强了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策应乡村治理。积极配合地方党政工作,大力普及反电信诈骗、反洗钱等金融知识,累计举办送戏下乡、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五进入”活动350余场次,发放宣传政策宣传单8700余份;在全县升级打造普惠金融服务站点146个,派驻金融村官51名,金融便民服务站有效率达90%,服务点覆盖面占比88%,积极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全力推进普惠金融。坚持担当金融惠民使命,从产品、服务、渠道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一是构建更为丰富的产品矩阵。围绕“一类产品对接一类产业”,结合普惠金融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与地方政府、担保公司、保险等部门合作,持续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累计创新“百福订单贷”“百福随薪贷”“百福创业贷”等7款特色信贷产品,普惠小微贷款较年初增加2.4亿元,增幅13.41%,惠及120户普惠小微企业。二是推行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围绕金融工作的普惠性,常态化开展整村授信、支农支小、普惠金融万里行三大行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主动上门,强化需求对接,不断提升各类经营主体的便利性、可得性和满意度。实现贷款客户较年初增加3416户,授信覆盖面49.76%,贷款人口覆盖面22.98%。三是打造更为畅通的场景渠道。策应数字金融发展,大力推行百福钉、移动PAD、微银行等线上化服务方式,提供金融便捷。至年末,实现手机银行手机银行用户超12万户,互联网金融渠道用户超12.7万户,电子交易替代率96.29%。加强与政务、商超、医疗、教育等平台的联动对接、生态共建,延伸金融服务场景,累计打造百福生活商圈50个,全年开展消费满减活动24次,有力促进居民消费,提升群众便捷。
(四)全力做好风险防控。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根本性任务,努力把风险遏止在萌芽,坚决防住各类风险积聚。一是强化公司治理。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坚持“党建领行”战略,党委坚持带头讲规矩、守纪律、遵流程。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对照最新《公司法》及农商联合银行章程,修订公司章程。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架构,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股东股权管理。二是加强风险处置。把不良贷款攻坚战工作贯穿全年。主动靠前,实行应收尽收,创新推出“234”清收工作法和诉前调解机制,统筹抓好“自主清收、司法清收、外部清收”三大清收手段,压实总行领导、中层干部、清收部专职人员以及员工四大主体责任,通过奖惩并举的方式,不断提升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成效。实现年末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三是严控人员风险。积极培育合规文化新生态,运用多元载体开展特色活动、传播合规理念,推动合规文化深入人心。织密党委监督、纪委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渠道,并通过核查员工所有银行账户流水、无犯罪记录证明、征信、出入境证件排查等方式排查员工异常行为,严控风险苗头,一体推进员工不敢腐、不想腐、不愿腐。四是做好消保维稳。以“两全三头”工作要求为统领,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充分发挥“枫桥经验”,利用消保中心宣教化解职能,专人专岗专责负责投诉受理、纠纷调解,以面对面的方式,第一时间主动邀约有诉求的客户来消保中心了解需求、解决诉求,将矛盾化解在厅堂、处置在萌芽。实现全年信访事件零发生。五是严守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相关预案制度,推动全行认真执行值班值守、外出报备、信息报告等制度安排,统筹抓好流动性、科技、舆情、涉密、信访、电诈、柜面服务态度等各类风险管控,全年围绕安全生产、防火用电、安全保卫开展检查7次。至年末,我行保持了安全事故“零发生”的状态。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