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农商银行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宜丰农商银行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目录
董事长致辞........................................3
发展概况..........................................5
企业文化..........................................6
责任荣誉..........................................9
关键绩效指标.....................................11
展望未来.........................................14
报告说明.........................................17
董事长致辞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宜丰农商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切实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和地方性银行地缘优势,为经济平稳运行持续注入金融“活水”,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贡献“农商力量”。
——业务发展有质有量。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4.85亿元,较年初增加8.19亿元,增长9.45%,占全县市场份额的27.51%;各项贷款余额71.71亿元,较年初增加6.93亿元,增幅10.70%,存贷款规模持续领跑全县同业,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金融服务有为有位。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链短,人缘、地缘、点多面广的优势,坚定支农支小,深耕普惠金融。截至2023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1.50亿元,较年初净增0.74亿元,增幅2.40%;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34亿元,较年初净增3.82亿元,增幅14.43%,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小微贷款“两增两控”及“两个不低于”。
——风险化解有力有效。举全行之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一户一策”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持续关注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截至2023年末,不良贷款率2.91%,较年初下降0.1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主要监管指标整体达标并持续向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了积极进展与阶段性成效。
——回报社会有责有担。2023年累计缴纳税收5274万元,同比增加2579 万元,增幅95.7%,始终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为增加地方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年减费让利643万元,真正将惠企利民政策落到实处,履行了社会责任和大行担当,“宜丰人民自己的银行”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成绩十分不易,奋斗成之唯艰。过去的一年,我们感恩于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土地的深情牵挂、感动于县委县政府对农商事业的坚强领导、感怀于全行200多名干部员工对共同梦想的执着追求,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浪潮中,展现了击水中流的壮志豪情和“二次创业”的澎湃激情,交出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精彩答卷。在此,我代表总行党委,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本行的各级领导、全体股东、新老客户、社会各界朋友、全体干部员工及其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宜丰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江西宜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丰农商银行”)由宜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而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成立以来,已走过70多年历程。该行于2014年9月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筹建成立,2014年12月获江西银监局正式批复开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
宜丰农商银行2023年末在职员工212人,内设部(室)12个、事业部3个,下辖1个营业部、18个支行,网点覆盖全县所有的乡镇(场),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规模优势、网点优势、资源优势,纳税贡献连续多年在全县纳税企业中排名靠前,是名副其实的“宜丰人民自己的银行”。
作为县域金融主力军,宜丰农商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不忘支农支小初心,牢记金融惠民使命,全方位擦亮龙头银行、价值银行、普惠银行、百姓银行“四张名片”,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全县客户的金融需求,为加速描绘“美好生活在宜丰”绚丽画卷贡献更强的金融力量!
企业文化体系
一、企业宗旨
信用为本 合作共赢
二、企业愿景
打造历久弥新、行稳致远的“百年老店”
三、市场定位
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
四、发展战略
党建领行 质量立行 合规守行 特色办行
科技兴行 人才强行 服务暖行 从严治行
五、核心价值观
诚信 敬业 创新 稳健 担当
六、企业精神
勤奋 忠诚 严谨 开拓
七、服务理念
客户至上 服务至诚
八、人才理念
有德 实在 实干 实绩
九、品牌口号
江西·农商银行——江西人民自己的银行
手握手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
被省联社授予“2023年江西·农商银行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关键绩效指标
各项存款:2023年末余额94.85亿元,较年初增加8.19亿元,增长9.45%,完成全年目标计划的131.25%。
各项贷款:2023年末余额71.71亿元,较年初增加6.93亿元,增幅10.70%。
服务实体:2023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1.50亿元,较年初增加0.74亿元,增长2.40%;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34亿元,较年初增加3.82亿元,增长14.43%,实现了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和普惠小微贷款“两增两控”。
各项收入:全年实现各项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5.37%;税备前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10.48%,完成全年计划的105.57%;净利润0.67亿元,同比增长19.79%,完成全年计划的105.13%。
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用户100168户,网上银行用户10019户,聚合支付商户4386户,POS机收单商户1672户,在全县布设助农服务站210个,发放百福借记卡14.43万张,免费代理发放社保卡19万张,电子业务替代率95.49%。
资产质量:至2023年末,资本充足率12.17%,优于监管指标1.67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1.03%,优于监管指标2.5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10.75%,优于监管标准160.75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40.12%,优于监管指标15.12个百分点。
社会责任实践
专注支农支小,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开足马力为农业“引活水”。聚焦现代农业产业,积极对接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和农产品加工金融服务需求,广泛收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实行名单制对接、销号制管理,2023年共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76户,其中,授信户数732户,授信金额1.76亿元。大力推广乡村振兴系列贷款产品,全面提升政策的知晓率。截至2023年末,“财农信贷通”贷款148户,余额5306.46万元,完成全年余额任务的102.50%,全年累计发放“财农信贷通”贷款金额9174.24万元。二是整村授信为农村“添动力”。坚持重心再下沉、服务零距离,在全县62个行政村开展了乡村振兴整村授信工作,积极探索“党建联建共建+金融辅导员驻村”模式,组织全员错时进村、送贷入户、服务上门,拓展了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截至2023年末,全行新增授信2230户、授信金额1.82亿,新增用信449户、用信余额5542万元,存量提额906户、余额1.14亿元,实现农村授信扩面提额。三是创新产品为农民“富口袋”。对现有产品体系进行系统梳理整合,对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产品及时退出,并根据市场需求,创新推出“百福乡情贷”“百福·农保贷”“百福社保贷”等拳头产品,发放了全县一半以上的农户贷款,助力农民发展小产业、做好小生意。四是精准帮扶为脱贫“增动能”。不断提高金融帮扶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加大与相关主管部门对接力度,建立脱贫户信息共享通畅机制,坚持目标导向,对脱贫户及监测户的信贷需求全覆盖,做到“应贷尽贷”。截至2023年末,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375户、余额1648.24万元,全年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金额1728.67万元。
聚焦服务实体,展现责任担当。一是加大企业金融支持。一方面加大金融对县域重点项目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名单制管理,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提供有效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对接,及时掌握相关经济政策制定、技术设备扶持、专业人才引进等相关情况,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末,企业贷款余额22.02亿元,较年初增加2.31亿元。二是加强银担互动合作。立足本县锂电、竹产品等特色产业和政府发展规划,找准业务切入点,丰富创新业务模式,通过与宜丰县财投融资担保公司合作,丰富贷款增信渠道,着力破解小微客户贷款担保难题,创造信贷投放增长点。截至2023年末,发放宜丰县财投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10笔,发放金额4855万元。三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提高企业中长期贷款比重、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创新推出有关信贷产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续贷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末,累计为61户小微企业客户办理转贷、续贷2.97亿元,有效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体现了本土银行的责任与担当。
推动绿色发展,助力低碳转型。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贯彻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的思路,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全行发展全局紧密结合,加快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主动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绿色经济领域,重点支持绿色生态农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低消耗、低污染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绿色产业提供“优先准入、优先审批、优惠利率”等政策倾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3年,累计为全县22家绿色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服务,绿色贷款余额2.76亿元,较年初增加5685万元,增幅25.89%。
强化科技赋能,升级服务模式。坚持“线上+线下”发展相结合,着力构建“技术+数据”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加快业务线上化、网点智能化,全面推广“百福·惠农网贷”“百福·惠农易贷”“百福·居民网贷”“百福·居民易贷”等线上金融产品,积极引导客户使用手机银行开展线上申贷、线上放贷、线上大额存单、线上社保卡激活、“校园通”等业务。截至2023年末,线上放贷5.68万笔,较年初增加3480笔;手机银行用户总量达到8.4万户,较年初增加9148户;电子银行替代率95.65%,较年初提高0.54个百分点;个人信贷业务线上替代率达90.75%,真正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优质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
筑牢反诈防线,营造和谐环境。将金融知识公众教育作为己任,通过运用网点线下宣传载体,借助新媒体宣传渠道,进社区、进校园、进市场、进重点人群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反假币宣传等宣教活动,使防范宣传工作深入弱势群体、覆盖各类人群、形成规模效应,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金融知识宣传活动44场,受众消费者1.6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为营造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贡献了农商力量。充分发挥柜面“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临柜人员反洗钱、防范电信诈骗、柜面业务风险等知识培训,提升一线人员风险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全年共拦截电信诈骗4起,劝阻1起,协助抓获1起,涉及金额14.15万元,以实际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资金安全。
践行社会责任,彰显使命担当。在坚持为宜丰人民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的同时,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主动关注公益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用力办好为民实事,开辟了为特殊群体服务的绿色通道,上门为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办理社保卡更换、激活等业务,赢得广泛好评;用心践行以人为本,全年在扶弱济困、助学助教等方面捐资8万元,以实际行动践行担当精神;积极投身文明创城,全年共派出60余名志愿者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打造宜丰“美丽家园”助力添彩;用情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助力高考、公益献血、敬老院走访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用真情打造了离大地最近、与百姓最亲、跟小微最紧的“百姓银行”。
2024年,宜丰农商银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省联社党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大抓落实、大干实事为鲜明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策略和战术,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持续推动“八行战略”走深走实,继续向全面建设现代化农商银行奋勇前进,不断开创新时代宜丰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聚焦党建引领,强化培根铸魂,更实举措塑创竞争格局
高举“农商姓党”旗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政治建设、压实责任、推动发展、作风建设上持续下功夫。
二、聚焦主责主业,强化量质并重,更富成效推动业务发展
1.紧盯资金组织,量质并举优结构。抓好核心存款拓展,强化到期存款维护,加大社保卡运用推广。
2.紧盯有效投放,敢闯敢为破困局。把完成落实好信贷投放工作,放到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去定位,确保总量增、投向准、结构优。
3.紧盯普惠转型,多点发力强根基。以深度整村授信发挥农区优势,以全面支小支微激活城区潜力,以精准外拓营销扩大向外张力。
三、聚焦精细管理,强化质效双升,更大力度深挖发展潜能
1.开源节流增效益。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强化费用预算管理,优化考核提升效能。
2.加强培育优队伍。科学调优干部队伍结构,明确全员素质提升路径,营造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3.创优服务树品牌。打响品牌提升服务,流程再造优化服务,科技赋能升级服务。
四、聚焦风险防控,强化合规经营,更高标准构筑安全底线
1.大力化解信用风险。加强新增贷款管理,强化贷款监测预警,加大清收处置力度。
2.紧盯安全生产工作。层层压实安全责任,抓实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3.推动合规管理提升。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强化员工行为监督,提升公司治理效能。
欢迎阅读《宜丰农商银行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我们集中体现了宜丰农商银行对股东、员工、客户、合作伙伴、政府、社区、村委等各利益相关者以及为促进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所承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与慈善等社会责任。
【报告范围】
时间范围: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特别注明时间除外
组织范围:宜丰农商银行及各网点、部室
发布周期:本报告为年度报告
【发布形式】
本报告以印刷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发布,电子版可在宜丰农商银行官方网站查阅(www.jxnxs.com/yfxls/index.html)
【联系方式】
宜丰农商银行办公室
地址:宜丰县新昌镇渊明南大道3号
邮编:336300
电话:0795-2767449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