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黄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江西宜黄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一、关于我们
(一)企业简介
江西宜黄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宜黄农商银行)前身是宜黄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于2016年1月7日,注册资本1.6亿元,是宜黄县域内首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是宜黄人民自己的银行。近年来,宜黄农商银行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等决策部署,立足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以金融活水赋能实体经济,以责任担当践行使命初心。
(二)公司概况
宜黄农商银行作为县域法人银行,始终坚持“立足本土、服务城乡”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化网点布局、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效率,构建覆盖全县的金融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末,我行资产总额达70.9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9.79亿元,较年初增长9.16%;各项贷款余额56.64亿元,较年初增长10.54%,存贷份额稳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全年累计发放各类贷款52.8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占比52.21%,小微企业贷款占比54.15%。全年缴纳税款2492.84万元,连续多年获县纳税大户称号,助推县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三)获得荣誉
2024年1月2023年江西农商银行工作成效先进单位
2024年5月2023年度宜黄县直单位综合考评第一等次
2024年6月2023年度全省农商银行“六有六规范”基层工会组织
2024年9月抚州市诚信承诺单位
2024年9月2023年度宜黄县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评第一等次
2024年11月2024年银联杯“集结青春力量 便利支付 最暖江西”主题短视频大赛优秀奖
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一)扛紧扛实地方金融主力军责任
1.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我行聚焦“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2024年,涉农贷款余额达23.76亿元,较年初增长3205.71万元,增幅1.3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65亿元,较年初增长2.86亿元,增幅13.13%,新增贷款持续向小额化、普惠化倾斜,单户10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达72.47%,单户1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达48.36%,切实满足县域市场主体的“短、频、急”资金需求。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免手续费、利息支出等费用302万元,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2.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化“整村授信”模式,通过网格化营销和精准对接,实现对全县行政村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创新推出“绿色强村贷”“种子贷”“菌菇贷”等特色产品,重点支持粮食产业、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同步推出“创业贷”,聚焦新型经营主体、退役军人、个体工商户等客群,联合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一站式”办贷,协调财政部门落实创业担保贴息政策,通过建立金融需求台账,累计发放创业贷款14821万元,万元,为545户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支持,切实以产品落地实效助力县域创业群体发展。截至2024年末,乡村振兴领域累计投放24亿元。
(二)深度践行普惠金融服务承诺
1.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在全县136个行政村设立助农金融服务站,安装转账终端、POS机等设备131台,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站1个,农区普惠金融服务站1个,实现水、电、通信、医保等民生缴费业务“一站式”办理。同时,针对老年群体推出“暖心厅堂”服务,提供上门助老、适老化改造等便利措施,着力消除“数字鸿沟”。同步开展困难群众慰问、“百福助学”、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助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
2.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开展“园区大走访”“网格化服务”活动,积极走访对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至2024年末,我行涉农贷款余额23.65亿元,较年初增加0.21亿元,增幅0.9%,达到了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的监管要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65亿元,较年初增加2.86亿元,增幅13.13%。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推广手机银行、聚合支付等数字化工具,电子替代率达96.6%,为客户提供全天候金融服务。
(三)全力助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
1.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宜黄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乡村兴县”战略布局,加大对绿色工业、现代农业、文旅融合等领域的支持力度。2024年,累计发放农业产业贷款12.98亿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塑料制品等支柱产业;工业园区企业贷款余额9.9亿元。
2.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绿色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截至2024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达4.01亿元,较年初增加1655.19万元,增幅4.31%,重点支持村集体经济、光伏发电等环保项目。
(四)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
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脱贫人口贷款做到“应贷尽贷”,全年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80笔、金额1688.26万元,支持脱贫户发展生产、创业增收。通过“整村授信”覆盖139个行政村,预授信率60%,惠及2.8万户农户,重点扶持水稻制种、食用菌等特色产业。
2.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党建+金融”模式,与12个乡镇党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派驻金融辅导员协助开展信用村建设、反诈宣传等工作。构建“党委牵头、全员参与”防非格局,通过网点宣传专区、夜校宣讲等开展“七进”活动,针对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强化宣传,有效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五)多措并举助力融资服务降本增效
1.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贷款流程,将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信用贷款实现“即来即办”。公开承诺除利息外不收取任何费用,通过内部评估、补贴抵押登记费等方式为客户节省成本。2024年,累计为56户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金额达3亿元,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2.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依托反洗钱系统监测异常交易,2024年以来拦截可疑账户12个,报送大额交易报告56份,筑牢风险防线,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