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近年来,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始终牢记服务“三农”初心,担当金融惠民使命,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截至2021年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1万亿元,存贷款规模超过1.6万亿元,业务规模连续13年稳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是实至名归的“金融赣军”龙头银行,是名副其实的“江西人民自己的银行”。
改革创新
做“金融赣军”龙头银行
发展是第一要务。近年来特别是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以来,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金融创新活力,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实力。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中国银保监会对省级联社履职评价中跻身全国第三名。
按下深化改革“快进键”。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以来,坚持股份制改革方向和市场化原则,全面推进全省农合机构产权改革工作,至2016年末,全省86家农合机构全部改制为农商银行,成为全国第五个全面完成农商银行改制的省份。大力推进经营管理机制创新,在全国农合系统率先完成了流程银行建设,构建起“前台全面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业务运营模式,同时,在全省农信系统率先建成了覆盖全省所有网点的信息化核心业务系统,研发上线各类系统230多个,建立形成了“一部六中心”跨区域、全垂直的行业审计体系,2017年底又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股权全面集中托管,多项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农信社系统的前列。
跑出业务发展“加速度”。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落实固本强基、提质增效的工作总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推动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全省农商银行存款、贷款等主要业务指标连续多年高于全省金融机构和全国农信系统平均水平,并以每4年再造一个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省级金融机构的速度,持续领跑全省金融机构。至2021年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资产总额在全省金融机构率先突破1.1万亿元,跨入了全国“万亿俱乐部”,较2003年省农村信用社成立前增长14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136亿元、7150亿元,分别较2003年增长了21倍、23倍,业务规模自2008年以来连续13年稳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在全国农信系统排名第11位,较2015年前进4位,进入了全国农信社“第一方阵”。
迸发金融创新“驱动力”。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在全国率先试点推广并全面提升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创造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婺源模式”;发放了全省50%以上的创业担保贷款,并联合省人社厅在全国首创推广“创业百福e贷”线上创业担保贷款,实现小额贷款线上全流程、无纸化、自助化办理;研发上线了“百福快贷”“百福个商e贷”“百福惠农网贷”“百福惠农易贷”等纯线上小额信用贷款产品,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建成运行了“e百福”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创新推出了“百福通”聚合支付、“校园通”“社区通”“社保、医保、农保通”等特色产品,全省农商银行互联网用户突破2000多万户。全面推进“智慧银行”建设,智能设备网点覆盖率达93%,业务替代率上升至94.2%,移动服务终端配备实现网点全覆盖,切实提升了客户体验。
精准滴灌
助实体经济枝繁叶茂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本分。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充分发挥扎根本土、点多面广、机制灵活的优势,以占全省金融机构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省50%以上的农户贷款、25%左右的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70%以上的扶贫小额贷款,为赣鄱大地源源不断地注入“金融活水”。
为“三农”疏渠引流。紧跟国家强农惠农政策部署,持续加大了“三农”信贷投放力度,至2021年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404.1亿元,连续多年实现了“持续增长”目标,有力服务了我省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资源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发放、服务优先满足,2018年-2020年三年累放乡村振兴贷款3669亿元,提前半年实现“三年累放3000亿元”的目标,并在全省首发“乡村振兴主题卡”,推出乡村振兴贷,全力保障了乡村振兴金融供给。同时,今年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还出台了服务全面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意见,围绕“五年累放1万亿元”目标,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今年上半年,全省农商银行累放乡村振兴贷款1144亿元,为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
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始终扛起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责任,加大1000万元以下贷款投放力度,切实做到了精准对接、有效满足。至2021年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26.8亿元,支持了近41.2万户小微企业发展。聚焦破解小微客户融资难题,大力推广“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市场份额均占全省半壁江山;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推出“诚商信贷通”,发放贷款71.8亿元,大力支持了个体工商户创新创业。聚焦降低融资成本难题,主动为客户减费让利,“十三五”期间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0.67个百分点,累计为15万户客户办理无还本续贷1453亿元,为普惠型小微企业减少融资成本13亿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农商银行积极落实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累计为5.2万户客户、892亿元贷款实施了延期还本付息,对10.8万户客户、707亿元贷款实施无还本续贷,全力服务了“六稳”“六保”大局。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先后荣获“全国最佳小微金融服务农合机构”“全国年度服务六稳六保中小银行”“全国农村金融十佳服务民营企业机构”等荣誉称号。
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紧跟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以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地区为重点,创新推广“创业式、就业式、受益式”等扶贫信贷模式,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05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51.8万户。落实扶贫分片包干责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责任银行对乡镇全覆盖、对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需求调查全覆盖、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信贷投放全覆盖。积极创新产品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办了扶贫和移民产业贷款,率先推出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扶贫小额信贷约占全省市场份额的70%,在全省创新推出“产业扶贫信贷通”,荣获“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确保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截至2021年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9.7万户、余额39亿元,户数和余额均占全省银行同业的80%以上,接续推进了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被评为“江西脱贫攻坚贡献企业”。
为改善民生躬耕坚守。始终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2012年率先消除了乡镇金融服务空白点,2300多个营业网点实现了乡镇全覆盖、1.2万个农村金融服务便民站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在全国率先推出“惠农一卡通”代理财政惠农资金服务,惠及全省近800万农户。免费代理发放社保卡3000多万张,占全省发卡总量的七成以上,社保卡发行量和激活率均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并在全省率先试点推广第三代社保卡。坚持“走出去”服务,从2015年起全面组织开展了扫园、扫村、扫街、扫户“四扫”活动,并依托移动金融服务终端,组建专业团队赴乡贤外出创业集中地区,充分挖掘和主动对接客户金融需求,近三年,全省农商银行共对接服务本地客户和在外乡贤超660万户。出台了支持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意见,赣州、吉安辖区农商银行发放了占全省农商银行约四成的普惠型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今年,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还出台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方案,切实优化老年人服务体验,让老年人共享更优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党建引领
促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作为党领导下的农村金融机构,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与依法从严治行相结合、加强党的建设与加快业务发展相促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系统党建中夯实发展保障。坚持党管金融,按照“垂直领导、统一管理”的模式,立足农村金融行业特点,把党的建设融入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之中,在全国农信社系统率先完成“党建入章”工作,实现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全覆盖。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支部建在支行”的要求,设立党支部1346个,率先实现了网点党员全覆盖和党的基层组织网点全覆盖。强化党内监督,在全国农信社系统率先建立了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巡察工作机制并实现常规巡察全覆盖,持续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多年荣获“省直机关党的工作特别优秀单位”称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领导班子被省委评为“好班子”,并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在坚定理想信念中砥砺初心使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带领全省农商银行,强化思想引领,加强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担当作为。大力加强思想教育,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动思想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今年以来,全省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结合全省农商银行实际,研究制定了全省农商银行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收集到的167条群众意见建议实行挂图作战、逐条分解、销号管理,特别是聚焦客户群众在金融服务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体验,切实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满意度,有力夯实了农商银行的群众基础。
在加强队伍建设中凝聚干事动力。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突出政治标准,落实好干部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努力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建立规范的干部选任机制,坚持有德、实在、实干、实绩的“一有三实”用人导向,加大了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基本实现县级农商银行班子成员“80后”干部配备“全覆盖”,不断优化干部梯队结构。建立严格的干部管理机制,制定了干部职数管理办法,落实了干部谈话交流回避制度,完善了干部评价考核机制,推进了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建立了高管人员履职档案,实现干部监督科学化、常态化、动态化,其中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获得江西省委通报表扬。建立完善的干部培养机制,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举办了高管人员培训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了“百福大讲坛”,不断提升了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彰显大行担当。多年来,在坚持深耕金融服务的同时,全省农商银行倾情服务社会公益,主动担当社会责任,近三年纳税总额超过130亿元、每年缴纳企业所得税占全省各行各业的5%左右。成立了全省首家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累计捐赠资金约1.2亿元,资助莘莘学子5.3万余名,援建了12所希望小学和12所儿童成长数字图书馆,实施了“贫困家庭救助-爱心套餐”“安全防护书包”等多个慈善项目。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动员组织广大干部员工捐款2368万元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并在自身防疫物资紧张的情况下,筹集了5万只医用口罩驰援湖北省联社和江西对口支援的随州农商银行,为江西公益慈善持续增添了金融力量。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先后荣获“中国红十字会人道勋章”“江西最具爱心捐赠企业”“江西抗疫贡献企业”“江西红十字博爱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成立70周年。全省农商银行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持续擦亮“江西人民自己的银行”这张金融名片,以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真抓实干的劲头,大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确保全省农商银行“十四五”开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描绘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作出新的贡献。(来源:2021年8月19日《经济晚报》)